English

西体中用《图兰多》

名家随笔
1998-09-25 来源:生活时报 刘志琴 我有话说

包装毕竟是包装,并未改变歌剧的西方内涵,却成功地使西方故事融入中国文化场景。

最近西洋歌剧《图兰多》在紫禁城上演,轰动全国。这不仅是因为世界第一流的指挥祖宾·梅塔和佛罗伦萨节日歌剧院在中国的首次演出,还由于人们津津乐道中国公主图兰多回了故乡。

这部歌剧从1924年问世以来,历经大半个世纪盛演不衰,有过多种版本,但由中国人自己导演的,仅此一本。这一本不仅加浓了中国气派,还由于在古代最神圣的太庙上演而显出它的身手不凡。笔者在大饱眼福的同时又不免思索,这图兰多是中国题材还是西方题材?说白了,图兰多是中国公主吗?

歌剧《图兰多》导源于18世纪西方的一出故事剧,那时西方盛行死亡与情欲相生相克的题材,并用象征主义的手法来表现这人生最强烈、最震撼、相悖又相吸的主题,例行的是,伴随狂热的爱情追求的是凶残的杀害,这往往是发生在明月高悬的时刻,月亮成为这种传奇见证人,因此有“血色月亮”之称。在这种创作思潮的影响下,作者受到波斯传说中一个公主利用征婚杀害应征者的启发,将月亮人格化为公主,在太阳升起以前,将失败的应征者斩首示众,血色月亮成为血色爱情,这就有了图兰多的故事框架。后来经普契尼谱曲,成为令人荡气回肠的大歌剧。所以不论从创作思想、故事结构与主人公的行为特征来说,是道道地地的外国题材,并非中国货。由于作者对东方概念模糊不清,并采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的曲调,就误为中国题材,当然也就要采用中国包装。但是在张艺谋版本以前的中国包装有很多缺陷,据说在维也纳和意大利的演出中,皇帝是露着胳膊穿着黑纱长袍,台阶是金属做的云梯。张艺谋使之场景道具中国化,并移到太庙表演。辉煌壮丽、气势磅礴的实景,使观众一进场就强烈地受到中国宫廷气氛的感染,很快进入历史的场景,这是一个高招。包装毕竟是包装,并未改变歌剧的西方内涵,却成功地使西方故事融入中国文化场景,所以准确地说,这不是中国公主、中国题材,而是西体中用的图兰多。

西体中用是一种创造,中体西用更是创作的胜境,川剧《中国公主杜兰朵》为西方故事的中国化、戏曲化作出一个范例。看到唱念做打的戏曲风貌,白描写意的舞台布景,出奇制胜的智斗,亦庄亦谐的道白,高潮迭起的情节,英雄美人归隐山林的结局,活脱脱地在西方故事框架中融进中国文化精神,一出西洋大歌剧才变成道道地地的中国货,这才是中国的图兰多!

不论是西体中用的图兰多,还是中体西用的杜兰朵,都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盛事。在全球经济发展一体化,生活方式国际化的潮流中,文化中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的现象已成为文化发展的大趋势,图兰多属于新世纪!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